這個問題寫下來以後,我才意識到,精準回答是個不可能的任務。
往小了說,上一期我們提到的OP和ARB良性競爭,一開始,Solana好嗎?OP有先發優勢,你看好OP。
到現在呢? OP再次憑藉超級鏈的策略在L2格局上逆襲。
結果還是那個結果,但從一開始能料到過程怎麼反轉再反轉?價格還是那個價格,隻是倉位沒了!
往大裏說,7年前的公鏈之爭,誰能篤定,ETH最終憑藉堅守去中心化理念,Pi幣現在可以交易了嗎?成為萬鏈之王。
6年前的交易所大戰,誰能料到,後發製人的幣安因為會搞事情,當今能排名第一。如果你想透過複盤歷史,給人啟示,大概也會錯。
去中心化是ETH成功的唯一密碼?那抄襲的小蟻怎麼不見蹤影。 V神的堅毅領導特質是不是原因? POW走向POS,並持續倫敦、上海、坎昆升級這樣的合理的規劃是不是原因? EOS的作死是不是原因?萬象的推動是不是原因?
你甚至很難說哪個纔是關鍵原因。
交易所大戰更是如此,你甚至很難像ETH一樣,能印象流地找出一個成功的原因。
如果門頭溝和FTX不作死?
如果當年沒有94?
如果FCION沒有那麼騷的操作?
如果李林沒有賣掉火幣?
如果BSC沒有那麼會運作?
如果CZ也在中國大陸境內?這其中有太多的歷史偶然,以及事後我們才知道的成功者必備的特質。
說這麼多,我就想說,誰會是zk的王者,隻要回答,大機率就是被打臉。
我研究了10萬字有關的內容,也無法回答。
否則,A16Z直接聘我當超級顧問,也不用海投專案了。狗 狗 幣 1 美元
但也沒白研究,我接下來講的5個主題,應該會是ZK賽道能否成功,誰會是zk最成功專案的主要邏輯。
1、應用與基礎設施不一定先有雞還是蛋;
2、L2本質就是L1的批發商;
3、超級鏈策略出現後,OP如何優化了批發商模式?
4、超級鏈策略出現後,ZK做批發商還有機會嗎?
5、坎昆升級,也許是超車或一騎絕塵的致命彎道。
1、 應用與基礎設施不一定先有雞還是蛋
以前產業共識,一定要想富,先修路,基礎建設搞不好,應用小命就難保。
當下,無論是COSMOS催生了多個應用鏈,還是OP STARK的著名朋友圈,都讓我們重新思考,有沒有一種可能,人們先需要沃爾瑪,所以才需要一個萬達?或者說,都沒有那麼多沃爾瑪,修那麼多萬達,養蒼蠅呢?
什麼時候,WEB3應用程式都這麼拉了?是猥瑣發育得太好了?
不是,是現在web3能搞金融的應用,不僅基本上都出來了,而且過剩了,別的WEB3原生海量應用,還未見端倪,那麼搞那麼多公鏈,或者L2幹嘛?
換句話說,年輕人就是生不起小孩了,你修那麼多高樓有啥用?
創業者都不夠用了,你還PUA資本家,整頓職場?
這可能就是Builders的懶惰吧,DEFI創新創意枯竭,別的應用程式風險又高,以太擴容一直是痛點,那就做最確定的事吧。
所以,OP係就佔了便宜,一旦有了先發優勢,不僅高效兼容EVM,把ETH原生應用遷移過來,而且熊市就那麼幾家搞創新,還堅持活著的GMX們,也被OP係提前截胡。
不是ZK技術不好,隻是留給ZK的彩蛋已經不多了。老彩蛋們,遷移需要成本啊,EVM等效性其實多花點錢僱開發人員就好,但做為DEX總資金就那麼些,幾條鏈的池子都部署資金纔是成本的大頭。
所以更複雜也更好的ZK,除了關注基礎效能層麵,必須想辦法活化生態。
一般來說,公鏈發展生態無非是孵化、引誘和直營。
以太坊基本上都是孵化路線,催生應用;
後續OP係用的是引誘和孵化並重,引誘ETH老應用,再孵化些自有應用,現在更是聯合縱橫,引誘了Base、opBNB等應用集;
而存量市場裡,既然留給ZK的應用屈指可數了,恐怕最好的選擇就是直營,既做公鏈,又做應用,最好能直營出WEB3原生應用,甚至是ZK係原生應用。
為什麼是原生應用程式?當網路爭取不了傳統世界的應用,就發明瞭傳統世界沒有的應用,例如搜尋引擎,B2B網站,電子支付等,你對網路沒有需求,我就原創一個網路應用,讓你意識到還有這種需求。
而沒有蘋果之前,人們沒有意識到,對隨時隨地用指尖滑屏,隨時隨地就能王者榮耀爽一把,對逃離現實世界的苦悶有多重要。
那麼web3能否創造出這樣的原生的,破圈的應用呢? ZK係能創造出來嗎? OP麵對這樣的局麵是怎麼做的呢?